汤显祖故事 | 帅博汤聪两神童汤显祖是闻名乡里的神童,可是那时还有一个人与之“比翼”,文才不比他差,那就是同乡帅机。他们是一生的挚友,留下了许多关于友谊的佳话。
帅机(1537-1595),字惟审,号谦斋,临川唱凯人,明后期诗人。他与汤显祖、邱兆麟、祝徽齐名,被誉为明代临川前“四大才子”;与邱兆麟、祝徽并称为临川“三大名士”。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人。隆庆二年(1568)中进士。历文昌梦官浙江平阳知县、户科给事中、广东参政。任汝宁(今河南汝南)府学教授时,曾创办大梁书院,选聘能师讲授艺文,使当地文风斐然。因办学有方,后迁国子监学正,旋迁工部主事,礼部郎中。后出守思南府(今贵州思南县),不久谪邺丞(今河北临漳)。西夏入侵时,他随军出征,回朝时写下《平西夏颂》,为穆宗赏识,召任职录史馆,升南刑部郎。一次遇皇太子出阁视事,又作《出阁讲学颂》以献,甚获嘉许。然从政非其所长,官场屡遭挫折,逾年乞归,专事著述。
帅机聪明好学,早年喜古文,爱辞赋,文学造诣较高,与汤显祖交厚,相知最深。他的主要著作有《南北二京赋》《阳秋馆集》等四十卷,现存二十三卷。其诗题材多样,意境深远,语句清丽,别有韵致。
帅机的两子都有文才,被汤显祖誉为“帅氏二从”,著有《微尘集》行世。帅机的博学、汤显祖的聪慧,名声传天下。清代理学名臣、著名学者李绂说:“有明嘉、隆之际,吾临川帅惟审先生与汤若士先生齐名。当时为之语曰:'帅博汤聪两神童。’”
帅机比汤显祖年长十三岁,少年时中举,又顺利考中进士,相比汤显祖科场的坎坷,要顺风顺水多了。但尽管一个顺境,一个逆境,两人却跳出境遇之外,相知尘世之中,交谊最厚、来往最密、相知最深,诗文创作上也联系最多。万历十一年(1583),张居正死后第二年,汤显祖“阻碍”一去,终于考中进士。帅机得知,欣喜若狂,即作《喜汤义仍得第》相贺,诗中说自己与汤显祖是“管鲍之交”。“管鲍”,是指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彼此了解、相互信任,他俩是好朋友。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是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帅机将自己与汤显祖的情谊以“管鲍”相称,说两人尽管相隔遥远,但始终不忘旧情。
汤显祖与帅机,还有一场“梦中缘”。万历十五年(1587),汤显祖回临川老家省亲。这时,帅机已从贵州思南知府罢官家居。在汤显祖归家的前一天晚上,帅机即梦见阔别四五年的汤显祖归省。酒席上,帅机将帽子戴在汤显祖的头上,非常合适。帅机叹道:“人言我两人同心,止各一头。然也。”第二天汤显祖戴着帽子与帅机见面。酒席上,两人真的交换帽子,巧合得很,竟不差分寸。汤显祖得知帅机梦境,感叹说:“梦生于情,情生于适。郡中人适予者,帅生无如也。”于是特写了《赴帅生梦作》一诗。
万历十九年(1591),汤显祖因不满权臣乱政,上奏疏《论辅臣科臣疏》,不料反被贬,远赴广东徐闻为典史。这一事件影响不小,许多人自觉地远离汤显祖,生怕惹来祸端。帅机却不顾劝阻,写诗赠给汤显祖,为其清直品节叫好。万历二十六年(1598)春,汤显祖弃官返乡,帅机表示理解,还应汤显祖之请,撰《汤义仍玉茗堂集序》万历三十年(1602),帅机已经去世,安徽桐城人刘孕昌任临川知县,命刊帅机《阳秋馆诗赋选》行世。汤显祖感慨万千,为这一文集写了《阳秋馆诗赋选序》,说帅机文集堪称高士之集。
汤显祖与帅机,不论顺境与逆境,不论闻达与落魄,始终惺惺相惜,互相引为终身知己,成一时之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