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一生爱好是天然——漫谈《游园》的表演艺术经验 口述:姚传芗 整理:杜钦 姚传芗:(把《游园》)只当作一出轻快的小歌舞来演,我认为是不足为法的。
《牡丹亭》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的名著之一,《游园》是《牡丹亭》第十折《惊梦》中的前半场,因为内容有头有尾,自成段落,曲调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就经常与《惊梦》分为两折戏来演了。
晚年姚传芗
戏虽短,角色也只有二人,但它却是塑造杜丽娘这个古代向往自由,迫求爱情幸福生活、大胆冲破封建礼教桎梏的闺阁小姐的关键性一笔。
设若不去游园,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好春光,当然也就不会惜春、伤春,不会产生从梦幻中追求自由爱情生活的渴望.更不会发展到后来的为情而死、为情死而复生。因此可以说《游园》是全剧情节故事发展的开端。
这折戏,作者通过游园,对这位深居幽闺的少女形象,及其思春怨春的内心隐秘,作了极其细腻蕴藉的描绘,使人物栩栩如生。
全剧载歌载舞,充满诗情画意,实为古典戏曲表演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也正如此,全本戏中的许多折子,都已逐渐失传,很少完整演出,惟独《惊梦》一折,二百余年在舞台上,始终盛演不衰。
1930 年《北京画报》[ 第2卷 第93期 ,2页 ] 上海新乐府之昆曲名旦姚傅芗之寻梦戏影
由于这折戏舞蹈丰富优美,抒情与舞蹈,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因此,它又是学习昆曲闺门旦(五旦)、贴旦(六旦)入门必学的基础戏之一。
学好这出戏,继承了扮演古代闺秀的一些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程式、身段,以及运用这些程式的方法和经验,对于扮演同一行当和其他行当的角色,也都有可以参考借鉴之处。 下面谈一谈我演出这折戏的一些粗浅体会。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女,天资聪慧,诵读诗书,能领会真谛,有倾国倾城之貌,父母爱如掌上明珠。为她以后“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也为她“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延聘腐儒陈最良作为家塾先生。来“拘束”她的身心,按照封建礼教标准树人。
陈最良教学之前,听杜太守说丽娘“男、女《四书》,她都成诵了”,就选《诗经》作为课本。开卷第一篇就教《关睢》,以为这首诗,是歌颂后妃之徳的作品,读了可以培养其贤妃淑女品德,以偿其父母心愿。
殊不知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她读后不仅没有受到贤妃淑女品德的丝毫熏陶,反而引起她对自由爱情生活的热烈向往。而对深锁幽闺的禁锢生活,倍感寂寞和不满。逐渐意识到她与父母之间,在思想感情上,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隔着。
王奉梅与姚传芗合影
有些幕前戏,对杜丽娘的游园,已在环境、条件、心情,以及人物关系上作了适当的铺垫,使她私游花园,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她读了《关睢》,感叹
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 古今同怀,岂不然乎 因而引起思春之情。正在愁结难解,恰巧春香来讨她的欢心,怂恿她说,宅后“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仔”。杜丽娘急问:“花园在哪里”。春香告诉她:“就在宅院后面,走走方便”。她听了心里感到分外高兴。但又心生疑虑,为什么父母从未提起过有这么个大花园?
联想到不久之前,母亲曾经吿诫于她:
始恍然大悟。父母绝口不提花园,想必就是怕自己知道了,会去那“空冷无人之处”。现在要去玩耍,岂不违悖家训,父母知道,要受斥责。家训对她精神上的束缚,使她又犹疑不决。但花园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姹紫嫣红开遍在诱惑着她,长年累月深锁绣房的生活,使她感到无比地烦闷厌倦寂寞。自身矛盾一时还难以解除。
聪明的春香,见小姐欲行又止,想起她的脾气个性就是有点矫揉造作、外柔内刚。回忆许多往事,她都有这种特性。如她听说宅后有个大花园,心里也想去玩耍。当她知道春香曾经偷空去过,就当着先生的面“训诫”道:
先生一走,马上又问:“花园在哪里”,听说春色满园,十分好玩,又非常艳羡,感叹:“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
张志红与姚传芗合影
当催促她去后花园走走,却又嗔骂:“死丫头,老爷闻知可好。”春香虽然熟悉小姐的脾气,但要使她流露真情,一时也无以为计。忽然灵机一动,想到小娘顾虑的是怕老爷知道,就连忙告诉她:“老爷不在家,下乡有几日了”,这话果然灵验。
俗话说:严父慈母,母亲对她一向是宠爱甚于管束,拗不过她时只得迁就。她了解母亲的慈爱,倒也并不十分怕惧,怕的是触犯父亲的尊严。听说他下乡去了,真是天赐良机,于是坚定地要去那空冷无人的花园一游,而且还要盛装出门。这是她离经叛道,公然违抗家训,自我解除封建礼教精神枷锁的端倪。
了解这些幕前戏,可以帮助我们从多方面理解杜丽娘的性格,以便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些依据。 下面逐段解释唱词内容,并有重点的具体谈谈人物的身段动作。 杜丽娘水钻包头(老的扮相用贴翠包头),着水红色裙衫,腥红斗蓬,梳妆后取去斗篷,换水绿色帔,脚登彩鞋。手拿“象牙骨”折扇,一面烫金题诗,一面白底绘工笔花鸟。
春香身穿绿色小行头,腰系汗巾,抓髻包头,着绣花鞋。 王奉梅 饰 杜丽娘 杜丽娘上场: 【绕池游】(小工调)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春香唱)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春光撩乱,莺声燕语。欢快的歌声把杜丽娘从梦中唤回, 感到独处深闺,烦闷无聊。她轻歌款步上场。唱到“莺啭”,见鸟飞过。这一段唱腔要唱得甜润。
她来到幽静的庭院中立住,暂时摆脱了闺阁幽居的烦恼,眼中流露出兴奋开朗的神情,充满对大自然春光的爱慕。她的脚步虽较灵活,但犹不失封建礼教长期熏陶下所养成的矜持、端庄的仪容。欣喜之情,含而不露。走时要有蹭步,脚尖碰到脚背,膝盖擦着膝盖,这样,步子不会大,也不会揺摆。眼神时而微微收敛,腹不凸现,仪态万方。
她有两种出场方法。一种是缓缓走到小庭院(九龙口),抬头四望(亮相),听见远处仿佛呖呖有声,以为春香来了,张眼仔细一看,原来是只黄莺在低声吟唱。
见黄莺的动作比较难做,以前昆曲将这动作叫做“磨手藏背”,表示懒洋洋的神态,犹如现代人生得俊俏,喜欢打扮照镜一样。她打了一个小小的呵欠,做“磨手藏背”,对着黄莺好象没有一丝好感,甚至是讨厌它、嗔怪它:侬呀!哇啦哇啦地喊,吵醒我啦!想把它赶走。转眼环顾,春光明媚……。
还有一种老的出场:杜丽娘走出来手指黄莺交待眼睛。我演时不作手指,因它是图解动作,此时应该表现她的内在情绪。当唱到“人立小庭深院”,向两边房间约略看一眼,这是向观众交待眼睛。
一忖:怎么还在小庭院立着呢?春香你快点来吧!然后较快地坐下来,头往外边遥望,春香来了没有?这时为啥要看?因为春香还有四句唱,不好呆坐着等她。两种出场,大同小异。后一种出场,只是简单一些而己。前一种出场,较为有戏。 接下去是春香出场。她是丽娘的贴身丫头,十三、四岁,是个不谙世事、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由于出身微贱,身处下层,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不大,台步时快时慢、机敏伶利。
她的活泼与小姐的凝重,她的开朗与小姐的含蓄,形成性格上的鲜明对照,彼此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她边唱边上场,自语熏香已经焚尽,女红暂且搁下了。唱这四句时,杜丽娘不能稳坐着等她,一等戏就断了,应该不断地向外张望,心里想着:春香怎么还不来呀!
春香已经说动小姐游园,很为得意。她对小姐时刻耐心服侍,体贴入微,一心一意要使小姐开心。她步子走得轻松,双手摆动灵巧,喜形于色。眼睛看得开,神态上热情洋溢。这时她要来为小姐梳理宿妆,美容增艳。
杜丽娘念:
晓来望断梅关,宿装残。 梅关在江西省南安府,即大庾岭,宋代在这里设有梅关,意思是说隔梅关的山川景色,延迟了梳妆打拐。春香看看小姐,虽则宿妆未理,也是脱俗别致的,赞美道:“小姐,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相传古代妇女于立春这天,将彩剪作“宜春”二字,戴在髻上,春香以此称赞小姐的妆扮美丽入时。
杜丽娘觉得春香只见自已爱好打扮,却不理解自己心绪烦乱,自思自叹: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前两句系引自南唐李后主的词《相见欢》,用来形容丽娘闭锁深闺、寂寞抑郁与思春的复杂心情纠缠在一起,感到有说不出的烦闷,心绪犹如一团乱发,理不出一个头绪,却又无法解脱。
王奉梅 饰 杜丽娘 春香是不理解这些的,她兴致蓬勃一心只为小姐准备春游,她告诉小姐:
意思是说她已经“吩咐”了催花的黄莺飞燕,不要将春意带走,留给小姐多多欣赏。丽娘想起花园空冷,平时无人玩耍,可能丛草杂生,花径难行,不知事前做过准备没有,故问春香:
春香笑答:“已经吩咐过了。”丽娘听了觉得成行不困难了,就吩咐春香去“取镜台衣服过来。”
春香早已有此打算,应了一声“晓得”, 快步进房,取出镜台和衣裳,顺口念出:“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两句诗,形容小姐梳理了如象彩云一样的发髻,换上时新的春装,更加如象是出水芙蓉一样的美丽出众了。然后对小姐说:“镜台衣服在此”,丽娘命她“放下”。“是”春香将镜台衣服一一放置妥当。
上面两人的念白,只是叙事,没有什么突出的身段动作。接下去,杜丽娘感到气候不冷不热,非常舒适,异常爽朗连声赞叹:
好天气也! 过去这里的演法,是坐在椅上,右手“托腮”,姿态摆好,就念这句话。她只顾到外边的天气,并非是在等候春香。
现在我作了一些改进。她应该是想到春香来了,比较高兴,要岀去白相。然后再讲“好天气呀!”十分开心,以右手作兰花手背在面颊左下“托颔”。
老的演法,在 念“天气”时还要用右手向前一指。改进后,去掉这“一指”,动作似乎干净些。念时人立起来,心里想着好天气,眼与腰的身股,一定要配合得当,表演才好看。
张志红 饰 杜丽娘
杜丽娘忽然看到庭院中悠忽飘来飞丝,低声唱出: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 春香不知小姐正浸沉于诗情意境中,只急着赶快梳妆穿戴了好去游园,忽然打断小姐的诗兴说:“请小姐梳妆!”杜丽娘沉醉诗意中,好象没有听见喊声似的,继续咏唱:
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 春天的小庭院中,常有虫类吐岀的丝缕,在春风的轻吹中悠悠缓缓飞来荡去。(晴谐情,系双关隐语。)美好的春光,仿佛游丝一般在眼前飘拂荡漾,多么撩人。
唱到“停半晌”, 有个静止动作,表示若有所思。春香忙着替小姐插簪戴花。丽娘接唱:
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春香为小姐精细地梳理好发髻,插上装饰花钿。再用镜子照一照,丽娘从前面的镜中蓦然一睨,觉得自己的美丽容貌,好象被镜子偷瞧去了,眼神闪开,两朵红云飞上面颊,羞涩地低下了头。 这是将镜子“拟人化”的巧妙艺术构思,这“人”便是理想中的意中人。在现实生活中,一隽仅只是一瞬而已,稍纵即逝,不大容易看清这种细微表情。但在舞台上表演,就不能也是一瞬而过。那样,观众看不清演员表情,因而不了解其美妙意境,也体会不到隽永的韵味,当然也就得不到艺术享受。
因此表演时需作适当夸张,不必老是照镜,照多了就无所谓“偷人半面”不“偷人半面”了。要突出一个“偷”字,就不能是异常的看来看去,而是蓦然一睨,而且眼光飞快避开,羞涩的低头,接着一顿,以形体的静态忖托内心的动态,恰如其份地揭示少女怀春的复杂敏感的微妙心理。这样表演,也许较有深度。
过去有人演到这里,袖子一划前边一照,袖子一划后边一照,就坐下来了。这样的身段动作,难以准确地体现词意。对杜丽娘这一人物的塑造,失之过于简单,精彩的戏,没有被挖掘出来。 张志红 饰 杜丽娘
接下去,是杜丽娘自觉艳妆浓抹,打扮得太漂亮了,这样去游园,是否适当?唱: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过去听老先生讲,唱到这里,袖子一划,就蹲下去。我以为这样的身段,完全是从外形出发,一般化,无法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杜丽娘此时心里高兴,但家训和父母的教诲,又使她忐忑不安,忧喜参半。考虑这样的盛装外游,合适不合适,这是封建礼教对她长期的约束,一时还难以摆脱。
此时的表演身段动作,应该是“抱袖”、“作半佛坐”状,慢慢地蹲下身去;蹲时右脚跟稍微翘起一点,腰的动作要灵活柔和一些。如果蹲下去身体僵直不动,就无法体现出少女的风韵。因为少女开心时,身腰总要婀娜一点。做好这动作,接着要有刹那间的翻止,以示犹疑,显出“怎便”之意。
姚传芗在授艺 (未完待续) 编辑丨文佳 感谢王奉梅老师与张志红老师供图!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邓超丨来源:杨崑工作室
欢迎投稿:363036353@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