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展馆动态 > 展馆快讯 >

传统戏曲不但要传承,更要传播

时间:2016-12-30 17:45来源:未知 点击:

“传统戏曲不但要传承,更要传播。”21日举行的第十届东方名家名剧月高峰论坛上,戏曲界专家、名家几乎一致提出这一观点。“传统戏曲各个剧种的魅力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好东西不能被更多当代人所认识?”黄梅戏名家、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直言,“这是传播出了问题,某种程度上,传播甚至比传承更重要,戏曲人不能光在自己的圈子自娱自乐孤芳自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指出:“传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剧院、院团、剧目要建立互动关系,特别是要与当下的年轻观众建立具有心灵默契度的良性互动关系。”

“东方名家名剧月”是国内第一个以民族戏曲为核心的成规模定期举办的民族艺术展演盛事,但在创办之初,并不被看好。东艺是新剧院,地理位置也不占优,举办东方名家名剧月的每年3、4月又是传统演出淡季。几重“不利”因素相加,却出乎意料地造就了一片国内戏曲演出高地。东艺总经理林宏鸣说,旺季顺势而为,淡季逆势而行,“正因是淡季,把各地戏曲院团请来的可能性更大,而在淡季把戏曲演出集中起来成规模运作,也有利于引起各方关注,成为演出市场的亮点。”

在东方名家名剧月举行期间所作的观众调查显示,从未看过戏曲的“新观众”,2008年时占2/3;觉得戏曲“很好看”的占45%,认为“好看”的占41%,两者相加达86%;反映“一般”的为13%,说“看不懂”的仅1%。针对“新观众”更多的现实,“东方名家名剧月”把创新为主、兼重传承的戏曲新剧目和传承为主、兼顾现代表达的老戏新演作为重点,并每年引入一个此前未曾演过的新剧种,秦腔、楚剧和汉剧先后与申城观众见面,明年第十届则是豫剧。

首次亮相“东方名家名剧月”的河南豫剧将由豫剧领军人物李树建领衔主演《苏武牧羊》《九品巡检暴式昭》两出大戏。图为《苏武牧羊》剧照。

“我演了40年戏,做了30年院团长,深知传播的重要性”,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说,河南豫剧院在10年前就有自己的“新闻发言人”,过去广播是主要传播渠道,不少观众都是听了广播来买戏票,如今互联网繁荣,剧院又建立了互联网平台,在网上发起“戏院直通车”,邀请戏迷随剧院一起去外地看戏。“河南豫剧现在成为全国地方戏最大的剧种”,李树建总结,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三结合,最能吸引观众;城市市场、农村市场、国际市场,一个都不能放弃。

“有了东方名家名剧月这样一个平台,逼迫我每年都要创新”,著名京剧老生、上海京剧院演员王佩瑜说,“这儿不是开门就有老戏迷来看戏的地方,这就要求演员拿出更多更有趣的手段来吸引新老戏迷。”今年,王佩瑜清音会“玩”起了时下最流行的弹幕,明年“名家名剧月”舞台上,她将带来与相声跨界结合的新节目。“对年轻演员来说,很常见的状态是‘上台唱戏、下台数钱,中间还要做交际花’,市场逼着我们成长。希望未来能成立东方名家名剧月艺术基金,为更多有想法的戏曲艺术家提供平台,对于年轻人来说,资源、平台和渠道尤其重要。”

“参加第一届东方名家名剧月时,票房把我们吓了一跳”,著名昆剧演员张军回忆,剧团为此专门做了问卷调查,发现购买《长生殿》戏票的观众中,18岁至35岁的高学历年轻人最多,“之后的10年,我把自己一半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与青年观众互动上。”

 

“只有与观众见面,才能实现剧目的价值。没有剧场,戏曲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说,“除了培养戏曲创作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也要加大力度。国内各剧种名家名剧很多,找到善于传播戏曲魅力的平台,就能放大名家名剧的效果,这是一种双赢。”

“10年持之以恒成就了一个全国优秀经典剧目交流展示的标志性品牌”,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10年前的戏曲生态与如今大大不同,东方名家名剧月在传统戏曲最困难之时伸出了支持之手。10年来的变化也反映了戏曲人的成长,传统戏曲的当代传播是当下戏曲院团必须思考的问题。传统戏曲要走入观众心灵,就要扣准剧场的灵魂在哪里。”